惡之教典/悪の教典/Lesson of the Evil


惡之教典是一部同名恐怖小說改編的作品,根據WIKI查到的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3%A1%E4%B9%8B%E6%95%99%E5%85%B8),這部小說寫出來之後就得到好幾個獎,然後,改編漫畫、電影,天啊,這是神作!

這部電影預告剛在youtube出來的時候就很吸引人,當時有人回應老師終於有機會可以對一些屁小孩反擊了,當時看預告的感覺也的確是這種學校老師厭倦學生很壞所以做出一些行為,但是總覺得這部片可能不好拍,或是拍出來也沒什麼深度。

但是看了電影之後就被嚇到了,這部電影是cult邪典電影,他非常的血腥、過多的殺戮、然後不去解釋其中的因果,但是卻隱約很有深度和內涵,作者有一個巨大且完整的世界觀,而以大屠殺方式來呈現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類似手法,但是同下手法之下,這部電影與其他類似電影比起來有他具有威力的地方。

另外片尾有他處理的手法,感覺很假,蓮實聖司感覺不應該栽在這麼小的地方,看完片再回想起來,實在很讓人震撼與衝擊。

於是被原作的世界觀嚇到之後,決定多查一下這部片的相關資料,後來才知道,這部電影有前導日劇,叫做「惡之教典-序章」,共四集,每集半小時,日劇前導部分拍的很隱諱,沒有殺戮也沒有什麼血腥,但是佈下一堆疑點和做一個開頭,其實裡面很多梗也很容易猜的到,例如蓮實聖司為什麼會知道學生資料,因為裝了竊聽器,但是在日劇版中隱諱不講,然後日劇版裡講了很多卻可以和電影版中作串連,例如為什麼蓮實聖司會用這樣的手段來解決事情,以及他為什麼可以在每個行業的世界中成為箇中翹楚。

更讓人驚豔的是作者的世界觀是如此完整、清晰,然後其描述的蓮實聖司是這麼的縝密和聰明,這些都是這部片很不可思議的地方。

然後在陳述的同時,他丟出dead to kill死亡之歌,然後再丟出北歐死神的神話,然後再丟出一些過往片段,這部片不需具體告訴觀眾價值觀是什麼,而是用一些東西去應證並強化裡面的層次,然後一層一層慢慢丟出來,然後後半部去執行它,那種壓迫感是不斷加乘的效果。

到了中後段這部片的深度卻不斷增加,這部片並不會花時間在跟人爭執殺人的價值觀是對還是錯,因為蓮實聖司就是正在執行殺人的價值觀,他是進行式,已經存在的且進行中的東西,這種點到為止的手法很像「逝紙」,逝紙這部片一開始就形塑出一個既定的國家制度殺人遊戲規則,然後不去打破他,只是靜靜的陳述及展示這個遊戲,但是在惡之教典這個遊戲卻是非常讓人感到壓迫及不舒服,在蓮實聖司殺到後半段的時候,有一種時間為什麼不停下來的感覺,以及到底會不會逆轉的感覺,這種陳述式的價值觀表現方式應用在科幻片非常駕輕就熟,但是應用在殺人片當中就會呈現出上述時間凝結的窒息感。

另一個類似陳述價值觀的電影就是「大逃殺」系列了,大逃殺系列也是講一個學生之間互相殺戮只能存活一個人的生存遊戲,這個遊戲規則卻充滿了矛盾之處,例如電影從來不用去解釋那這樣年輕人不就都被殺光了,這個社會的勞動力在哪裡?除非發明長生不老藥?又或是像「鐘點戰」一樣無限生命?於是在這個基礎矛盾點上拍攝出來的電影,就會讓人感覺其中的壓迫、矛盾、甚至求生的掙扎很假,因為其中的矛盾無法用日常生活經驗去解釋它。

綜合「逝紙」、「大逃殺」,再看看惡之教典這部片,可以發現惡之教典的優勢在於他並不是靜靜陳述事實,而是動態的執行一個殺戮的價值觀,而這個殺戮的價值觀因為與生活經驗某方面相契合,所以如此的緊緊壓迫身上的每一個毛細孔,彷彿在這個時間點都困在裡面動彈不得。

看完前導日劇,再看完電影,有一種深層的壓力釋放的感覺,這種釋放的感覺是看別的殺人魔電影所感受不到的,這部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特效及盛大場面,但是整體呈現卻在水準之上很多。

劇情結構及原創性:
劇情深度:★
場面盛大(越大表示適合大螢幕):
氣氛、刺激性(平衡感):★
話題性:
拍攝手法(動畫等):
共17顆

16-18★-超讚去玩電影院看完後,還想買BD回家珍藏。
13-15★-優等的片,去大螢幕看或買BD很適合。
10-12★-佳作的片,租DVD差不多。
7-9★-普通的片,看第四台就好,轉台也沒關係。
6★以下-難看的電影,不看生命也不會少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